| 也許你聽過這個名字,也許你看過他的人,也許你知道世人都很崇拜這個人,但你對他的秘密,卻完全不知。為何這個研究天文學的博士,能夠受到眾人的愛戴?為何當重症找上他時,他卻可以完全屹立不搖?替自己的人生尋找一個穩固的立足點?當全球都在風靡冰桶挑戰的時候,他的人生歷程也正隨著這股熱潮,呼之欲出。他是全世界最具有影響力,也是帶你認識漸凍人這個疾病的元老:史蒂芬霍金。
你的志願在哪裡?
當教授問著史蒂芬這個問題時,史蒂芬心中沒有任何答案,因為他有選擇權。天賦異稟的他,滿腦子都在想著如何解開宇宙的奧秘,嘴上掛著滿是天文學以及萬物理論。聽不懂的人,會覺得這個人乏味無趣,但深刻了解後,你能看見這個聰明的大男孩,無時無刻的散發著一種獨特又浪漫的書生氣息。直到他第一個愛人:潔恩霍金斯,走進他的生命裡,才沒讓他的魅力在茫茫人海中淹沒。
這回找來男主角艾迪瑞德曼詮釋史蒂芬一角,我覺得非常合適,因為他的外型與演技,幾乎把史蒂芬霍金本人的行為舉止和思想邏輯,抓得精準到位。雖然現在這個時代,我們對史蒂芬霍金的印象,是停留在他坐輪椅的階段。但我們從未見過,也未證實過的部份,在史蒂芬霍金還能站著的時候,你可以上網搜尋比對一下,不管是電影中的造型,或是真實的照片裡,都能看得出來當時的史蒂芬,完全是個很典型的英國高材生,笑容靦腆、對課業認真的態度,這如果不是找艾迪瑞德曼來詮釋,我想其他人是演不來這個角色的。
你只剩下兩年可以活
一句「你只剩下兩年可以活」,對史蒂芬來說,是個很大的打擊,就算他再怎麼聰明,再怎麼理智,也不敢相信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。絕症產生絕望,彷彿掉進黑洞裡,沒有退路。對好友、對愛人、對周遭的人都產生了封閉的心態。雖然他並沒有因此被擊倒,和潔恩順利結為連理,還生了孩子,以為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但身體騙不了人,病情一天一天惡化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想假裝沒事,卻不能視而不見;想克服病魔,卻無能為力。眼看壓力介於史蒂芬與潔恩之間,逐漸形成一道無形的高牆,他們的愛也隨之褪色。
有些人對於生命這檔事看得很開,有些人則沒有辦法接受。或許他們能承受的是身體的苦,而並非心理的苦,畢竟得了重症或絕症,自己都不希望成為別人的負擔,要說難聽一點,其實別人也不希望承擔你的一切。人說談錢傷感情,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更甚無情,別說最親密的夫妻,只要病情拖垮了經濟、拖垮了生活步調,勢必就會拖垮感情、還有我們的人性。
偏偏改變史蒂芬最大的女人,就是潔恩,卻為何沒有辦法攜手白頭到老呢?我想這是漸凍人以外,全片最值得探討的另一個問題之一。
一年份的閣樓雜誌
身為人類,我們是動物;是動物,就有慾望。即使身體已達百分之百完全殘疾,別忘了他還是男人。為何他能毫無忌諱的看著隔樓雜誌?那是他的需求,這是史蒂芬最令人有趣的地方。他不希望別人把他看成是一個病人,期望讓別人知道,就算身體壞了,他也還是個人,有感情、有思想、有需求、有言論。他讓世人了解,只要活著,就還有希望。為何在史蒂芬病情最嚴重的時候,潔恩沒有聽從醫生的建議,拔掉呼吸器?讓他沒知覺的默默長眠下去?就是因為史蒂芬從未放棄過自己,而潔恩也不允許自己放棄,這個瀕臨死亡邊緣的天才。
對許多人來說,看到漸凍人,我們會有尊敬、同情、甚至是謹慎小心的眼光去跟對方互動。但為什麼每個人看到史蒂芬的時候,都稱呼他為教授呢?一個人不管富貴貧窮、身體好壞,只要能創造自己的價值,給世人一些別人都無法提出的見解,自然而然就能成為那個受到愛戴的人。原本只剩兩年可活,到現在已經72歲(2014年止)了還依然健在,他正在為自己創造奇蹟,更為自己創造名聲。因為他不是病人,他是一個教授,他要讓你看見他的存在,就像我們不斷在迷惘的人生中尋找,自己存在的價值。
生命總有出路,只要活著,就有希望。史蒂芬霍金不僅為你解開了宇宙的奧秘,更為你道出了人生最絕望的時候,下一條該走的轉戾點。
|